查看原文
其他

是“斯人”,还是“是人”?八成人记忆出错了?有人找到教材!厦门老师说……

厦门日报社 / 厦门招考 2023-02-14

这几天......


到底是

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

还是

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


网上吵成一团!



事情是

这样

近日,有网友在知乎发文《出大事了,我们这个时空的时间线似乎被人动了!》。文中称,其记忆中早年学的是“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”,却发现现在的教材中都是“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”。



一时间,相关话题引发网友热议。在不到10个小时的时间里,阅读次数达3.6亿,3.9万人次参与讨论。




超八成网友记错了?








在上游新闻创建的投票中,截至10月27日22时许,选择“我记得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”的达15.8万,占比超八成。



教材总主编温儒敏:

并没有改,本就是“是人”








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课文,在教材中被要求“熟读并背诵”。这段文字选自《孟子·告子下》,目前被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录在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。


人教版2017年版课本截图


其实,在九月份已经争论过一次。教育部统编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、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就曾在个人微博中回应这一争论。


温儒敏表示,并没有改,本就是“是人”。课文所选的是中华书局的《孟子译注》。他查过宋代朱熹《四书章句》,也是“是人”。另查十三经注疏(汉代赵岐注),同样是“是人”,并非“斯人”。语文统编教材所选的都是权威版本,不可能随意改动。




人教社回应








10月26日,上游新闻记者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获悉,该出版社从1961年收录孟子的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课文以来,历套教材文章一直是“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”,从未有过“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”。


人教社1961年版初中语文课本截图



又现“曼德拉效应”?








为何许多网友出现“斯人”的群体记忆?人教社编辑部工作人员表示并不清楚。


有网友说,可能是受部分教辅和电视节目的影响。


“曼德拉效应”是一个心理学效应,指大众对历史的集体记忆与史实不符。最早是指人们对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在上世纪80年代死于狱中的误解。2013年曼德拉去世的新闻发布之后,世界各地的人发现自己对曼德拉的记忆出现了混乱。


同样因“曼德拉效应”衍生的讨论,还有:“五十六个民族,五十六朵花”,还是“五十六个星座,五十六枝花”?“两只黄鹂鸣翠柳”,还是“两个黄鹂鸣翠柳”?


有专家认为,群体性错误记忆的出现和心理暗示有关。“因为人倾向于相信别人所说的是正确的。一旦有错误信息出现,很可能误导了既有记忆的真实性。而且人们常常受到诱导提问的影响,重组了自己的记忆内容。”



厦门语文老师:

真的有教过“斯人”








那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说,“斯人”和“是人”,到底哪个更准确呢?


人教社编辑部工作人员表示,“斯”和“是”两个字,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,都表示“这”的意思。


厦门一中语文正高级教师钟斌非常肯定地表示:人教版一直是“是人”,自己读书时和教书时,都是“是人”。


不过,也有语文老师说,是真有过“斯人”。依稀记得是蓝皮的语文书。还有人找到2004年四川的中考考卷,就是“斯人”版本。



有人因此分析,会不会是因为语文课本版本不同?但是,厦门一直都是人教版,而且,即使有,也不过一届学生,也不可能留下“斯人”的记忆的人群那么壮大。



最新消息!

“斯人”版的教材找到了!








其实,“斯”和“是”这两个字,都表示“这”的意思,两个字的用法和意思本来就非常接近,因此也容易发生混用。


天目新闻记者在检索资料后发现,真有网友晒出了一些“斯人”版本的教材。


一位北京的网友翻阅了自家孩子2019年上初中时的语文课本,发现里面赫然写着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”。


北京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语文课本。图片源自网络
这篇文章被收录在北京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《语文》(九年级下册)的《古文三则》。这位网友告诉记者:“这是我家孩子上中学的时候用的书,2019年在用。”
记者随即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搜索此书的ISBN(书号),确实找到了这本教材。搜索结果显示,此书出版于2019年1月。
中国国家版本馆搜索截图。
还有网友在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《大学语文》教材中找到了“斯人也”的字样。
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《大学语文》教材。图片源自网络
此外,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85页的引用中也出现了“斯人也”版本。
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。图片源自网络
换句话说,起码在一些网友的记忆中,他们学到的的确是“斯人也”。



语文没有一篇课文是充数的








不过,双十中学语文老师李爽认为,与其纠结于是“是人”还是“斯人”,好好回顾诵读一下这篇课文更有意义。


就在两个月前,有条关于中学语文课文的话题冲上热搜,引发了一场“回忆杀”。有博主说:“奈何当时学业繁重,只将其作为任务完成,未能体会其中韵味,以后想来全是人生。”



有网友回忆起经典的课文:《氓》、《孔雀东南飞》、《我爱这土地》、《归去来兮辞》……



有网友感慨,毕业若干年后,突然体味到了一句诗一首词中的深意,“少时不知词中意,再读已是词中人。”


一条“当时忙着赶路,没来得及窥探古人风骨”的评论,更是让数万人共鸣。






你学的是

故天将降大任于“是人”还是“斯人”?


几年过去后,

你体味到了语文课本哪句话深意?


在留言区和大家分享吧~




厦门这位16岁少年要提前上清华!本硕博连读!


厦门某小区一男孩骑自行车撞伤幼童?消息不实,但这些须牢记


抓紧机会!厦门这所双语学校开始招老师啦!位于岛内城区公园旁!


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

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

记者:佘峥  综合《北京日报》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(记者 苏越)、上游新闻、天目新闻、中国新闻网

编辑:苏冬妮 值班主编:林燕贞

厦门招考原创作品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,违者必究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